今天是

社科联简介

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,简称黑龙江省社科联,成立于1958年,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,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性质的部门和省级各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以及各市、地、 ...

核心期刊

中文核心期刊(2014)
中文核心期刊(2011)
中文核心期刊(2008)
中文核心期刊(2004)
中文核心期刊(2000)
中文核心期刊(1996)
中文核心期刊(1992)

期刊导读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4 > 08 >

社会制度变迁视域下“孟子论舜”的再思考

作者: 潘文华 [1] ; 刘贵占 [2]

关键词: 孟子 仁政 血缘亲情 社会公义

摘要:

《孟子》中“窃负而逃”“封之有庳”两则案例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,双方围绕“亲亲相隐”“容隐制度”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,其中将这两个案例认定为舜“腐败”罪证的观点得到了相当大范围的支持。战国时期,武力征服成为诸侯普遍信仰,孟子反对霸政,力图用仁政理论解决统一趋势与统一方式之间的矛盾。在孟子的仁政范式中,仁政源自仁德,而仁德源自仁心,仁心的本原意义为血缘亲情。同时,“行仁”的原初或基本的含义也被界定为“事亲”,义是孝悌的延伸,义意味着民利为先、民命为先。孟子仁政伦理、义利观念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因素,但在“孟

上一篇: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均衡幸福观的价值取向
下一篇: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生命力--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关系